English

中国股市“黑箱操作”揭秘(续昨)

1999-07-13 来源:生活时报 待续 我有话说

出一次利空胖一圈

庄家的炒作永远是出乎广大中小投资者意料的,庄家凭借资金实力、信息优势,“说你行你就行,不行也行”。

熟悉中国股市的人可能都会领略过这样一种现象:某一上市公司利好兑现,往往是该股票逢高了结之时;某一上市公司利空兑现,则往往是庄家逢低入货之机。原来,庄家除了钱多,更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所带来的优势,一只股票利好兑现前几个月,庄家便已经掌握,于是,他们便利用消息的朦胧期拉抬股价,利好公布之时,股价也早已上了高位,中小散户大举追入时,恰是庄家大肆派发之时;同样,某一支股票公布利空之前,庄家早已知晓,往往以出货为主,该股股价也随之缓慢下滑,该涨也不会涨,等到利空兑现,中小散户仓皇逃遁之时,庄家则从容地将散户割掉的“肉”吃到肚里。因而时常出现该跌不跌,该涨不涨的奇怪现象。沪市“成量股份”在一宗借款合同纠纷案中败诉。依据法院判决,“成量股份”须偿还成量总厂因承担国家重点大型项目——硬质合金刀具扩建工程向中行四川分行的日元借款本息共计5.25亿日元和美元贷款本息共计约407.26万美元,并承担诉讼及诉讼保全费约41.46万元人民币。对于“成量股份”来说,该消息应称得上是一个不小的利空,按常理,该股跌两个跌停板也不算过分,但令人称奇的是,消息公布当日,该股涨停了。此前的1998年年初,“成量股份”因担保纠纷而对簿公堂,最后败诉而归,对于1400万元逾期不能归还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。这消息显然算不上利好,但消息见报之日,“成量股份”低开高走,拉出长阳,随后股价一路攀升,不再回头,“成量股份”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了两次官司,输了两次,但每输一次,股票价格便向上涨一截,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利空消息反成了该股的助涨题材。当企业业绩在一次又一次的败诉中“瘦”下去,散户按照常规思维一路杀跌的时候,庄家则在借题发挥的炒作中,钱袋一天天鼓起来。

布满鲜花的舆论陷阱

有人戏言,证券市场中谁都有风险,只有股评家没有风险。言外之意,做股评是一个只赚不赔的行当。刚过而立之年的费斯特·温南,是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著名股评专栏“街谈巷语”的主笔之一,该栏目在美国股民中可谓“一纸风行”,温南从1983年10月到1984年2月,每写一篇“街谈”之前,总要鬼鬼祟祟地给股票经纪人彼待·布朗特打电话,提前泄露文中将评价的上市公司,27次,获利69万美元,东窗事发后,温南被判刑。这就是闻名世界股市的《华尔街日报》丑闻。近年来,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扩大,证券投资咨询业也膨胀起来,在各类传媒中,在各种名义的讲座、报告、分析会上,总有一些股评人士诲人不倦地教你擦亮眼睛,寻找“黑马”,为你拨云见日,而他们往往也借此鼓起了腰包。单就讲座而言,因人而异,门票价格多在20-100元之间。据圈内人士透露,有些名气大的股评人一次讲座的收入在3000至5000元。一些关于在市场上捕捉“黑马”的庄家,当他们把股评一而再、再而三地炒高后,为了达到出货的目的,也很需要有人为他们“抬轿子”,就在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哄闹着买进他们“推荐”的股票的时候,庄家早已在那里“落袋”为安了。湖南某县物资局一干部,拿单位的贷款购入“苏三山”15万股后,胡编一家并不存在的“北海正大置业”公司,并在海南一家报纸上撰文说,这家公司将大量收购“苏三山”股票,结果“苏三山”股价从8.3元飙升至11.4元,此人从中获取了暴利。深圳一位自由撰稿人在广州一报纸上刊登了一篇题为《琼海药:业绩高速增长》的文章,凭借虚假信息和主观臆断,预测“琼海药”中期已完成每股0.4元的税后利润,公司对完成全年每股1元很有信心。然而,该公司公布中期业绩,每股税后利润仅完成0.10元,使众多跟风者上当受骗。(待续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